在闽南的山岭与烟火之间,常常潜伏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人世的荣枯,朝代的更替,似乎都在这些青山竹影间留下了痕迹。若不细心探寻,人们或许只会看见一座古寺的残影,却不知它早已与千年风雨共呼吸。厦门翔安内厝镇鸿山村的准提寺,便是这样一处所在。
石阶蜿蜒而上,翠竹掩映,飞檐偶露,仿佛一笔写意的山水画。它并非单纯的庙宇,而是一处精神的栖居之地。喧嚣人世外,它静默伫立,千年的梵音仍在岩壁间回荡。
一、起源与传承
展开剩余75%晚唐之时,宫廷秘传的准提法门随一位隐秘人物南渡闽海。他正是唐宣宗李忱,在风雨飘摇之中避祸至此。自此,皇家佛脉扎根闽南,最初的“准提阁”由此诞生。
南宋绍兴年间,朱熹以同安县主簿身份巡访,亲题“同民安”,并将“阁”改为“寺”。于是,准提寺的名字自此刻起流传至今。
二、兴衰之间
明代,准提寺曾有过辉煌。两百余僧尼共修,田产茶园连绵,附属庵院星罗棋布。民间更有“要拜梵天先拜准提”的俗谚,足见地位之崇高。
然而,劫难不曾绕过。战火与地震,尤其文革浩劫,使千年古刹化为断壁残垣。但信仰并未湮灭——一尊宋代的准提菩萨像,被乡民藏于山洞,数十载风尘不见天日,终因牧羊人偶见金光而重现世间。那山洞自此被称为“万宝洞”。
三、复兴与重建
千年的缘分并未断绝。2007年,数位信众梦见准提菩萨示现,嘱托重兴祖庭。循梦掘地,竟在荒草丛生中觅得石柱遗基。
在广普法师的主持下,废墟之上重建殿宇。2010年秋,法会隆重,海峡两岸高僧与信众齐聚,梵音再度响彻鸿岩,法脉延续不绝。
四、今日与生机
如今的准提寺,不止是信仰的依归,更是文化的泉源。每逢菩萨诞辰、成道与出家之日,钟鼓齐鸣,信众如潮。每月例行的祈福法会,香火不绝。
更有台胞常常回到此地,因数百年前郑成功部众已将准提信仰传往台湾。今日,梵呗声中,两岸血脉仍相连。
五、访古与徘徊
若欲亲历此间禅境,乘车至前宅,再步行片刻,便可至山门。寺中诸多遗物皆是时光的见证:宋代愤怒明王像的威严,古石柱的斑驳字迹,瓦当铜鱼的静默,皆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流转。
结语
唐风宋月,竹影禅心。准提寺的历史,既是朝代更迭的缩影,也是信仰坚韧的明证。从帝王的遁迹,到书生的题字;从乡民的秘藏,到今日的香烟缭绕,它以千年不息的梵音,昭示着一种力量:世事无常,而信仰不灭。
愿行至此处的人,不仅听得见古寺的钟声,也能在心底找到一份清净与坚毅,带着光亮继续前行。
发布于:山西省股票配资十大公司,线上股票配资炒,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