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精准管理应对异质性挑战!
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约占所有NSCLC的20%-25%[1],其解剖学特征复杂、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给临床诊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尽管近年来CT、PET-CT、MRI及内镜超声等精准诊断技术的普及提升了临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步放化疗(CCRT)较序贯放化疗(SCRT)也将5年总生存率从9%提升至16%,奠定了CCRT的标准治疗地位,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曾长期局限于转移性NSCLC,当前临床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策略,亟需结合最新证据与实践经验制定精细化诊疗路径。
在此背景下,葡萄牙肺癌专家小组围绕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展开深入讨论并在《
Pulmonology》上发表了一篇专家共识, [2] ,结合多学科诊疗( MDT)理念与本土医疗实践,梳理出涵盖早期诊断、精准分期、放化疗策略及免疫巩固治疗的全流程管理建议,旨在为临床提供可操作性方案,推动个体化诊疗在真实世界中的落地。据此,本文攫取该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从疾病特征、诊疗进展及实践建议等维度,解析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管理要点,以飨读者!
在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临床管理中,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及MDT是改善预后的核心环节。以下为基于葡萄牙专家共识的关键策略:
1、精准诊断与分期:夯实治疗基础
初始评估与样本采集
患者初诊时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持续咳嗽、胸痛)或全身症状(体重下降、乏力),需通过增强CT、PET-CT明确肿瘤定位,结合支气管镜(中央型病变)、CT/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外周型或胸膜下病变)获取足够组织,用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胸腔积液细胞学样本亦可作为补充,需保证肿瘤细胞纯度以支持基因检测与生物标志物分析(如PD-L1表达)。
纵隔淋巴结评估
对CT显示淋巴结短径≥1cm或PET-CT高代谢活性的患者,以及肿瘤直径>3cm、中央型或合并N1淋巴结转移者,首选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BUS-TBNA/EUS-FNA)进行纵隔病理分期。仅在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且拟行手术时,补充纵隔镜等有创分期手段。PET/CT明确的广泛纵隔侵犯者,无需额外病理确认。
2、个体化治疗策略:以放化疗为核心,兼顾免疫协同
放化疗方案选择
CCRT:体能状态良好(PS评分佳)患者的首选方案,采用含铂双药化疗(如顺铂+长春瑞滨)联合调强放疗(IMRT/VMAT),总剂量60-66Gy(分30-33次)。相较于SCRT,CCRT可显著提升5年生存率(绝对获益4.5%),并通过精准放疗技术降低心肺等正常组织损伤。
SCRT或单药放疗:适用于无法耐受同步治疗的患者,先完成4周期含铂化疗,4周内启动放疗;体能极差者可仅接受姑息性放疗。
免疫治疗的临床定位
在放化疗后无疾病进展且无治疗禁忌的患者中,推荐联合免疫治疗以延长生存。临床证据显示,此类联合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3-4级毒性反应(如肺炎)发生率与单纯放化疗相近(<2%),安全性可控。专家共识支持,无论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方案,符合条件的患者均应考虑免疫治疗作为后续巩固策略。
3、MDT与可切除性评估
所有患者需经MDT讨论,由肿瘤内科、肺科、放疗科、胸外科医生主导,结合病理、影像专家意见,综合判断可切除性。
手术指征:仅N0/N1期或诱导治疗后淋巴结降期(如单站N2或多站N2但避免全肺切除)的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R0切除),需确保切缘无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不可切除标准:广泛纵隔淋巴结转移(N3)、多器官侵犯(如大血管、脊柱)或体能无法耐受手术者,均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4、疗效评估与全程管理
治疗后随访与监测
放化疗结束后1.5-2个月,需通过增强CT或PET-CT评估疗效,需注意放疗后8-12周内的炎症反应可能干扰代谢活性判断,而肺不张、纤维化等良性病变可能持续呈现高摄取(长达2年)。若发现病灶增大、新发病灶或代谢活性异常升高,需通过组织活检确认进展。
不良反应管理与患者支持
及时处理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治疗相关毒性,结合患者症状调整方案。全程纳入患者体能状态、合并症及治疗偏好,提供心理、营养支持,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生活质量。建议建立快速诊疗路径,缩短从疑似诊断到启动治疗的时间(如2周内完成关键影像学检查,病理及分子检测同步进行),确保个体化方案高效实施。
总结
III期NSCLC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显著,不可切除病例的管理需以MDT为核心,通过精准分期与个体化策略优化治疗路径。CCRT作为体能状态良好患者的首选方案,可显著提升生存获益,而序贯放化疗或单一放疗则适用于耐受性较差人群。治疗后需动态评估肿瘤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无进展且无禁忌者可结合免疫治疗延长生存。
当前诊疗框架虽已通过放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提升了患者预后,但仍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如生物标志物指导下更精准的免疫治疗人群筛选、放疗技术与免疫机制的深度协同、老年及体弱患者的分层治疗策略优化等。未来研究或可聚焦于早期诊断技术创新(如液体活检普及)、不同治疗手段的时序优化,以及通过全国性医疗数据平台推动资源整合与疗效监测,最终实现从生存获益到生活质量改善的全面突破,为这一复杂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全程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Makimoto G, Hotta K, Kiura K. Recent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espir Investig. 2019;57(4):330 6. https://doi.org/10.1016/j.resinv.2019.03.004.
[2]Araújo A, Barroso A, Parente B, et al.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sights from a Portuguese expert panel. Pulmonology. 2024 Mar-Apr;30(2):159-169. doi: 10.1016/j.pulmoe.2022.11.008. Epub 2023 Jan 29. PMID: 36717296.
审批编号:CN-162384 有效期至:2025-09-30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股票配资十大公司,线上股票配资炒,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