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洪武三十一年,年迈的朱元璋依然在龙椅上坐着,冷漠地看着群臣。
其实朱元璋早就应该退休了,但谁知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已经卸下重担的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回来干活。
虽然朱元璋已经年老体衰,但是他绝对不能让这些臣子觉得他已经老了,这件事对大明来说非常重要……
大明定心丸朱元璋出身贫苦,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他对于底层百姓的理解,比封建时代任何一位皇帝都要深。
因此,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间,甚至出现了官员不敢惹百姓的现象。
但是这对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展开剩余91%虽然以往的官员会欺压百姓,但是他们也是一个王朝统一天下的工具,王朝的稳定还是要靠他们来维持。
朱元璋刚即位的时候,心里还觉得自己是个农民,因此他心里对于贪官污吏、富商地主非常不满意,因此他制定的律法对于这些人的管理也十分严苛。
朱元璋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有能力让天下稳定,但是后来的明朝皇帝没这个本事,因此百姓比官员厉害这种事,仅出现在洪武年间。
有朱元璋的存在,很多事都能办成,很多人都不敢造次,但是朱元璋若是老了或者死了,大明朝可就要变天了。
朱元璋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死,但是他可以控制自己的生。
因此,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他一直在尽力保持自己的威严,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颓势.
因为朱元璋知道,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他,一旦他出点什么事,这些人便会蠢蠢欲动。
自从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的每时每刻都得小心谨慎,绝对不能露出破绽,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巨大的精神压力。
朱元璋被天下人和天下事弄得草木皆兵,到他暮年之时,盯着他的人就更多了,弄得朱元璋有些过于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龙颜大怒……
一位好将军当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一个很厉害的“同行”陈友谅。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朱元璋跟陈友谅非常不对付,两人之间不死不休。
最开始的时候,陈友谅的势力远远强于朱元璋,朱元璋派大将仲中镇守安庆,但是他根本守不住,陈友谅的大军很快便攻下了这里。
仲中看到陈友谅的大军之后,马上就被吓破了胆,带着一小部分人马弃城而逃。
虽然仲中没有死在陈友谅手里,但是他这个弃城而逃的罪名,按照军法也该处死。
常遇春觉得仲中只是胆子小了点,人还是挺不错的,于是便想给他求个情。
但是朱元璋不答应,他说了一句:“法不行,无以惩后”。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军法讲究一个“令行禁止”,违反了军法,该怎么罚就得怎么罚,不能法外开恩。
如果朱元璋今天放走了仲中,那么之后的将军们看见大军来袭,全都弃城而逃,那这仗还打不打了?
最终仲中还是被朱元璋下令给杀了。
而仲中死了之后,他的官职被一个叫赵庸的人“继承”了。这个赵庸是个胆子大的人,朱元璋很欣赏他。
不久之后,赵庸带兵将安庆夺了回来,朱元璋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于是便提拔赵庸当了参知政事。
后来打武昌、攻庐州的时候,赵庸频繁立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朱元璋称帝之后,命令常遇春和徐达率军北伐,赵庸也跟着去了,他还跟着常遇春一起追杀逃跑的元顺帝,可惜没追上。
大军凯旋的时候,常遇春病逝,赵庸作为副将,成了代理指挥。
赵庸参军入伍以来,屡立战功,在攻打陈友谅的战争中就非常有名,后来北上打元军,更是英勇无双,他还活捉过一名元军大将。
要是论功劳的话,赵庸都能比得上大将军了,虽然跟徐达、常遇春他们比还有些差距,但是怎么也得封个“国公”,可赵庸只是被封为了南雄侯。
不过这可不能怪朱元璋小气,责任不在他,这是赵庸自作自受。
洪武三年的时候,赵庸和李文忠一起北伐,两人率军通过野狐岭,攻克了应昌。
返回南京之后,朱元璋要论功行赏,众人一顿算计之后,认为赵庸应当是首功。
但是就在朱元璋要给赵庸“封公”时,有人向朱元璋举报了赵庸。
明君军中有规定,占领城池之后,不允许仗着武力占便宜,要爱护百姓,保护百姓。
但是赵庸攻占应昌之后,在应昌城中“私纳奴婢”,要是人家姑娘不愿意,赵庸还要来硬的。
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大怒,将赵庸找来臭骂一顿之后,让他将功补过,将他的功劳降低了一等。
于是,赵庸虽然有大功劳,但是却只是被封为了南雄侯。这件事处理完之后,朱元璋又派赵庸去四川,想让他戴罪立功,但是赵庸还没立上功,战争就结束了。
因功而死之后赵庸在朝中当了十年闲官,没出门打过仗,也没办过什么事。
一直到洪武十三年,福建、广东那边有人发起了叛乱,朱元璋想找人去平叛,但是能用的人却不多了。
于是朱元璋便再次起用了赵庸,让赵庸赶赴闽粤地区平定叛乱。
此时的赵庸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他依然很会处理这种事情,他来南方后的第二年,这里的大部分土匪山贼就都归顺了。
有些土匪头子不愿意投降,赵庸便下令杀了他们,剩下的这些小喽啰根本不用管,他们自己就跑了。
赵庸在南方的战绩为“获贼党万七千八百余人,斩首八千八百余级,降其民万三千余户。”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赵庸返回了南京,朱元璋又赏赐了很多东西,但是关于爵位的事,他绝口不提,赵庸也不好直接开口要。
为了庆祝赵庸的功劳,朱元璋专门给他举办了一场庆功宴。朱元璋将当年的老伙计们都请了过来,就当是大家一起聚一聚了。
大家虽然都做了大官,但是闲余时间却少了很多,当年打仗的时候,大家还经常坐在一起喝酒,现在却很少有这种机会了。
这一次,趁着赵庸立了功的机会,朱元璋召集大家开始举办宴会。
宴会途中,朱元璋很是兴奋,他甚至放下了皇帝的架子,亲自走下台阶,给这些“兄弟”敬酒。
在敬了一圈之后,朱元想要坐回龙椅上去,但是由于上了岁数,又喝了酒,导致他走路有点晃荡。
上台阶的时候,朱元璋一个没站稳,摔倒在了台阶上。
幸好这台阶不是很高,而且还有扶手,朱元璋并无大碍。
由于这是赵庸的庆功宴,因此他坐在最前面,离朱元璋最近。朱元璋摔倒之后,赵庸不知道该怎么办,既不能看见,又不能看不见。
赵庸思考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过去扶朱元璋一把。
但是他这样做,无疑是将朱元璋现在的丑态暴露给了众人,这令朱元璋很是不爽,从此他就记恨上了这位功臣。
后来胡惟庸案爆发的时候,赵庸虽然跟胡惟庸没啥交集,但是朱元璋却硬说他们两个的名字里都有“庸”,并以此为由将赵庸给杀了……
发布于:山东省股票配资十大公司,线上股票配资炒,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