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将于7月2日至4日举办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主题为“共促世界和平与繁荣:共担、共享、共赢”。论坛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接受了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的专访。
今年以来,“特朗普2.0”的贸易战席卷全球,俄乌谈判艰难推进,突然爆发的以伊冲突震撼世界。此前更多出现在国际论坛和媒体评论中的“不确定性”一词,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真实地逼近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
阎学通表示,中美经贸谈判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双方的贸易冲突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将持续不断,但特朗普应该延续了拜登政府美中竞争不能以战争方式进行的政策。在他看来,以色列突袭伊朗是内塔尼亚胡为了保住总理职位的个人盘算,使中东局势变得更不确定。特朗普的对外政策的确给中国带来了“机会”,两国开放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中国应该进一步扩大开放,把单方面免签的经验推广到更多领域。
今年参会外媒数量几乎翻倍
北京日报客户端:今年世界和平论坛组织的情况怎么样?和往年相比您有什么感受?
阎学通:今年在组织过程中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就比去年高。一些国家的战略界人士主动跟我们联系,要求来参加。今年报道论坛外国媒体的数量比去年大概增加了将近一倍。
今年大家对论坛的关注度高,主要原因就是战争和冲突越来越多。2022年是俄乌冲突,2023年是巴以冲突,今年又是以伊冲突,前些日子还有印巴空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我们每年报道世界和平论坛,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驻华大使参与的场次,观点交锋通常比较激烈,学者和前政要的发言则相对平淡一些。这是什么原因?
阎学通: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外交官在参会时基本是重复各国政府的立场,他的立场是坚定不变的,甚至连细微的差别都不能有,在讨论中就显得矛盾冲突比较大,火药味儿比较浓。
学者不一定跟政府保持一致立场,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他们之间在对一些问题认识上的尖锐程度和对抗程度就没有那么强烈。
中美贸易冲突将在“特朗普2.0”持续
北京日报客户端: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一开始就发动了贸易战。您如何看待中美经贸谈判的前景?
阎学通:中美经贸谈判是一个过程。第一次日内瓦谈判达成了协议,大家没想到;第二次在伦敦谈判的情况,大家可能也没想到,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估计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在特朗普任期内,双方贸易问题上的冲突将持续不断。
北京日报客户端:美国的“内乱”将怎样影响其对外政策?
阎学通:美国内政对外交影响的上升趋势越来越强。很多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的人发现,美国外交几乎跟内政没有多大关系,外交归外交,内政归内政。但现在的形势不是这样,美国内政的大分裂已经非常严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不可避免,而且越来越强。
这种大分裂之下,美国的政策将更多着眼于如何维持政权的巩固。美国社会是分裂的,也就是总有一半的人支持现政府,一半的人不支持。政府首先要保证固有的支持力量不能再分裂,比如“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这种力量;另外就是争取反对他们的力量有一部分人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支持政府。
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经成为主要由内政驱动而不是外事驱动的对外政策。
北京日报客户端:这种内政对外交的驱动将如何影响中美经贸谈判?
阎学通:影响非常明显。MAGA支持特朗普重振美国的制造业,与中国的竞争聚焦于美国和中国谁的制造业更强大。美国近年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拜登政府仅仅限制中国对美国技术的利用还不够,特朗普还要通过关税减少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给美国制造业创造机会,使之能够发展美国的制造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去年您对我们说,中美关系正在创造一段历史,就是大国以不发生战争的方式来竞争,您现在是否还持这种观点?特朗普再次上台后,这种可能性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阎学通:到目前为止应该说还没什么太大变化。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在这一点上和拜登政府应该没有太大区别,就是中美战略竞争不能以战争方式来进行。
俄乌双方都已意识到“打不赢”
北京日报客户端: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超过三年,仍然看不到解决的前景。这场冲突最终将以什么方式收场?
阎学通:谁都不知道“最终”是什么时候。我们只能说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俄乌之间的这场军事冲突仍然不会在短期内解决。
去年我给世界和平论坛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就说过,等明年论坛召开的时候,这场战争可能还会继续。当时美国已经进入选举时间,有人就觉得如果特朗普赢了,会不会马上结束战争?我说无论谁赢得大选,恐怕到明年10月也结束不了。
不过我们注意到,俄乌双方结束这场战争的意愿和去年相比都有所增强,包括一些表态和谈判举动,特朗普可能也希望结束这场战争,都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原先双方对谈判的问题都不太愿意提起,都想尽快赢得这场战争,现在则意识到某一方赢得胜利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
以色列袭击伊朗是内塔尼亚胡个人盘算
北京日报客户端:以色列为什么要突然攻击伊朗?最近中东局势本来已有所缓和。
阎学通:我觉得不能说是以色列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应该是内塔尼亚胡个人想这么做。他的目的其实就是想用战争保住自己的总理职位,使国家处在战争状态,不能选举,就像克林顿分析的那样。
北京日报客户端:这场冲突将给中东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阎学通:以伊冲突对地区安全的影响是负面的,使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不确定,不仅军事冲突会增加,核扩散风险在加大,地区政治对抗的态势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这场冲突之后,土耳其和沙特的地区影响力可能会上升,伊朗、埃及的影响力可能是下降趋势。
中欧合作同时须解决利益冲突
北京日报客户端:您之前受访提到5月访问欧洲期间,一些参与决策的欧洲人士说要提出欧洲与中国能否合作建立新型的集体领导,推动全球化恢复与再发展。您认为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对中国来说,欧洲是一个可靠的伙伴吗?
阎学通:这仅仅是欧洲一些战略界人士的考虑。当逆全球化发生,没有全球化领导的情况下,中欧是不是能在全球化方面进行合作?
现在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想做到恐怕是困难的。因为中国和欧盟现在在全球化问题上仅仅达成了一个共识,要坚持贸易自由化原则,但双方还有很多利益冲突。在利益冲突得到解决之前,提出推动再全球化的联合方案,现在恐怕有点早,是建设性地开始讨论。
“特朗普2.0”给中国带来了“机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特朗普再次上台后,一些美国盟友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最近有一些民调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好感度也超过了美国。特朗普再次上台是中国的一个“机会”吗?
阎学通:特朗普在贸易上的保护主义政策和政治上的孤立主义政策,显然给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美国在全球正面作用的影响力在下降。
从道义现实主义的观点来看,所有国家的实力是相对的。在你的实力不变情况下,只要别的国家先衰落,你的实力也是上升趋势。特朗普对美国综合国力的负面影响,当然会在与中国比较时显现出来。
道义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是相对的,人们是通过比较来判断哪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更讲道义。由于特朗普现在采取的政策是不道义的,使很多人通过比较,发现其他大国比美国更讲道义。
特朗普当前的政策一方面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改善和美国盟友关系的机会,但也要看到特朗普给我们进行全球经济合作带来的一些障碍,比如关税给双边经济合作造成很大障碍。当前条件下,既要利用好有利的机会,也得应对好他制造的新的困难。
北京日报客户端:如果2028年美国建制派人物再次当选总统,中国的这种“机会”是不是又会失去?
阎学通:现在判断特朗普之后什么人能执政有点早,不能排除像2020年一样建制派人物重回执政的可能性。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大众对民主党的不满超过对共和党的不满。到2028年那次大选的时候,很难说民主党能重新获得多数民众的支持。
虽然特朗普没有第三个任期,但即使他不能继续执政,也不排除其他共和党人赢得大选。
中美开放政策形成鲜明对照
北京日报客户端:中美之间现在另一个反差是,中国不断扩大单方面免签入境的政策,扩大开放;而美国近期先后禁止或限制19个国家的人员入境,还将进一步对36个国家实施入境禁令。您如何看待这种反差?
阎学通:我们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和美国限制其他国家人员入境的政策形成非常明显的对照,这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我们吸引国际人才、扩大旅游产业都有好处。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政策,在其他领域也像实施单方面免签一样,更大胆一些。
比如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存在比较大的政策限制,我们的外汇管制政策的一些规定是不是能够再放松一些?比如外汇使用额度能否增加,外汇进出的程序能否简化?如果在金融方面能像签证一样大胆进行改革的话,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好机会。
这不仅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好处,对我们吸引外资也有好处。更多外资看到资金流动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就更愿意到中国来投资。我们应该把单方面免签的经验推广到更多领域。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童沛,白波
股票配资十大公司,线上股票配资炒,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