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记者 张海峰 谢卫振 马志勇 刘超
“爸爸,上次视频你说胃又疼了,记得按时吃饭……”
“妈妈,我数学考了95分,这是我用奖状换的信纸给你写的……”
在即时通讯软件让沟通“秒达”的今天,德州庆云县中丁乡大店村小学的孩子们却用传统家书叩开了亲情的另一扇窗。由庆云爱心人士郭天西发起的“一封家书”活动,在这所乡村小学持续开展五年,催生出数百封带着墨香的家书,成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
笔尖流淌的亲情密码
“别买东西了,你给我写封信吧。”2010年,在郭天西生日时对自家孩子的一句提议,无意间开启了一段延续十五载的家书传承。站在大店村小学的操场上,郭天西翻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着儿子写给他的家书。这位在外打拼多年的“生意人”,每逢重要节日都会收到孩子们的信件,字里行间的牵挂让他萌生了将这份温暖带回故乡的念头。
“电话能说清事,却道不尽情。”郭天西向记者介绍,第一封家书觉得孩子写的挺好,就把它传承下来了。他深知,当孩子握着笔写下“我想你”时,字里行间的温度,是任何即时通讯都无法替代的。2020年,带着这份对家书的执着与热爱,从他的小家庭走向校园大家庭。他联合大店小学创办了“天西杯”作文比赛,以“一封家书”为主题,鼓励孩子们书写思念与成长。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给予表扬奖励,郭天西则根据学生需要给予文具书包等物品奖励。“希望孩子们能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常怀感恩之心,并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和家乡。”郭天西表示。
记者看到,在大店村小学的档案室内,几十余封家书整齐码放,稚嫩的字迹间藏着最真挚的情感。如今,在该校校长刘桂芳的推动下,学校对“一封家书”创新分级实践,一二年级学生说一件父母对他做的小事,以视频的形式传达给班主任;三四年级用二三百字写一件父母或者长辈做的让他印象深刻的事;五六年级则增加字量,完成五百字家书,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天西杯”一封家书主题作文大赛活动现场,学校也邀请了家委会成员参加,“家长给孩子回信时掉泪了,孩子眼里也含着热泪。”刘桂芳动情地说。
“‘一封家书’可以让孩子们用文字记录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恩。我们也希望同学们把这份关爱化作学习的动力,努力进取,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刘桂芳对记者表示。
家书筑牢家校共育纽带
“以前孩子们羞于表达情感,现在通过书信,亲子之间有了更深的情感联结。”在该校校长刘桂芳看来,家书活动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刘桂芳表示,下一步学校计划专门设立“家书文化墙”,定期展示优秀作品,并将每年10月定为“家书月”,同时开展书信写作评比、诵读会等活动。
这种改变不仅发生在校园里。“以前总觉得孩子小,现在发现她心里藏着好多话。”村民王圣坡说,自从收到孩子的信后,他和孩子的交流更多了。大店村党支部书记赵旭周注意到,家书活动开展后,村里的家庭矛盾明显减少,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
股票配资十大公司,线上股票配资炒,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