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美国,很多人眼前就是那副画面:航母舰队在海上横着走,新式战机在天上随便飞,军费开支更是甩开全世界好几条街。
这架势,就差把“我是老大”四个字刻在脑门上了。
可咱们的军事专家张召忠,早就把这事儿看透了。他说,别看美国佬这身肌肉块儿吓人,其实有两个命门,软得很。
就像神话里的阿喀琉斯,浑身刀枪不入,弱点却在脚后跟。一旦被人找准了往死里打,再牛的巨人也得轰然倒下。
这话可不是瞎咋呼。你回头看看美国二战后亲自撸袖子下场干的那几仗,哪次不是灰头土脸?历史早就把答案写脸上了。
客厅里的战争最要命
美军打仗,最爱玩的是一套三板斧:开场王炸,空中优势洗地,精确制导武器定点清除,速战速决。
从海湾到伊拉克,这招确实好用,快刀斩乱麻。
可就怕这刀,砍进了泥潭里。一旦打成持久战、消耗战,美国的牛劲儿立马就没了。
张召忠说得一针见血:美国老百姓,对打持久战的耐心,低到你无法想象。一场战争,要是连自己家里人都不想打了,那这仗就输了一半了。
越南战争,就是一本血淋淋的教科书。
那是人类头一回,能坐在客厅沙发上,开着电视看战争直播。记者们把前线最真实、最残酷的画面,实时传回了美国。
燃烧的村庄,哭喊的孩子,盖着国旗被抬下来的美国小伙子……这些画面,天天在你家电视里上演,比任何反战电影都刺激。
当一个母亲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为了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理由,死在几万里外的烂泥地里,那种感觉,是会让人发疯的。
后来美军用“橙剂”这种断子绝孙的化学武器,丑闻一曝光,政府嘴里那套“自由民主”的鬼话,谁还信?
反战的火一下就烧遍了全美国。老百姓一上街,国会山里的老爷们就腿软。
美国的战争机器有个特点,总统是司机,但国会管着油箱。民意一炸锅,国会立马就能把油管给你拔了。
越南战争打到最后,国会直接不给钱了。前线的美军没了粮草,除了卷铺盖回家,还能干嘛?
阿富汗的坑又踩一遍
历史这东西,就是喜欢换个名字,把同样的故事再演一遍。
越南的剧本,几乎一个字没改,又在阿富汗上演了。
“9·11”之后,美国打着“反恐”的大旗冲进阿富汗,一开始老百姓还挺支持。可谁能想到,这一打,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两万多亿美元扔进去了,几千个美国士兵的命也搭进去了。结果呢?
恐怖分子没剿完,塔利班又回来了。
美国老百姓终于琢磨过来了:我辛辛苦苦交的税,本来能修桥、能看病,结果全填阿富汗那无底洞了,连个响都听不见,图个啥?
当国内的怨气越来越大,美国政府除了像当年在越南一样,跟塔利班签个协议,然后跑路,已经没别的选择了。
打仗不光是烧钱,更是烧人心。人心烧没了,仗也就打到头了。
把朋友炸成了死敌
如果说民心和后勤是美国的软肋,那它自己的傲慢和胡来,就是那只不停戳自己软肋的手。
有时候,美国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它自己。
《纽约时报》曾经花了一年多,调查了阿富汗一个叫瓦伊加勒的山谷里发生的事。这个故事,完美解释了美国是怎么输掉那场战争的。
那个山谷与世隔绝,美军刚去的时候,当地人甚至对他们很欢迎。
可一切都因为一次“成功”的空袭改变了。中情局搞错了情报,对着一个所谓的“恐怖分子”目标就是一顿炸。
结果,炸毁了几间民房和一座清真寺,还杀了7个平民。
更讽刺的是,后来一查,那个所谓的恐怖分子根本不在那,而被炸死的,恰恰是当地一个最铁杆的亲美盟友的家人。
美军来调查时,幸存者说:“他们那副样子,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一炸,彻底把山谷给点着了。
一个前塔利班指挥官说:“那次袭击之前,这里屁事没有。袭击之后,所有人都开始反抗了。”那些感觉被耍了、被背叛的年轻人,扭头就加入了塔利班。
面对越来越多的敌人,美军的办法更简单粗暴:投下更多、更厉害的炸弹。
但这除了让仇恨越来越深,让塔利班的支持者越来越多,没有任何用处。美军掉进了一个自己挖的坑里:越打,敌人越多。
悲剧的顶点,发生在一个叫阿里夫的亲美家庭身上。他们因为害怕塔利班报复,决定全家开车逃走。
结果,他们的车队,被美军的阿帕奇直升机当成了敌人,瞬间炸成了火球。活下来的那个年轻人,没了父母兄弟,自己也瞎了一只眼,断了一条胳膊。
这场屠杀,成了塔利班最好的“征兵广告”。没过多久,塔利班集结重兵,把美军的基地给端了。
结语
很多年后,美军狼狈地撤走了。那个幸存的阿里夫回到了家乡。
他眯着仅剩的一只眼睛,眼神里的恨,更多是对着美国人。他说:
“他们说来帮我们,结果却杀了我们。我们支持他们,他们却背叛了我们。”
或许,美国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不是什么高科技武器失灵,也不是什么后勤补给线被切断。
而是它骨子里的那种傲慢,那种永远打不赢人心向背的战争,那种亲手把朋友变成死敌的“超能力”。
当一场战争失去了道义,当你的行为只会制造出更多的敌人时,不管你的拳头有多硬,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股票配资十大公司,线上股票配资炒,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